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News

开云新闻资讯

分类
太欣新材料科技大量AI生成音乐诞生音乐行业正在一夜变天 钛媒体AGI时间:2024-03-29 17:00:14

  ▎如果说,一个行业的90%以上的产值,是由1%的人创造的,那么,AI能够替代的普通工作的规模,实际上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这是这位坚定的AI爱好者,用AI做的一次极限尝试。Digital Dawn的歌词是ChatGPT写的,作曲编曲演奏演唱是Suno生成的,底图是用Midjourney画的,视频是用Kaiber生成的。

  作为一个从1988年就沉迷重金属的人,杨樾发现,Suno写的这首歌,拥有非常经典的重金属黄金时代长发流行金属的风格与张力,旋律流畅上口,演奏和演唱,虽无惊艳,亦无瑕疵。

  杨樾所使用的AI音乐工具Suno,是一个音乐生成模型,最新发布的V3,只需几秒的时间,就可以生成2分钟的音频,新版本增添了更丰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选项,比如古典音乐、爵士乐、Hiphop、电子等新潮曲风。

  更为重要的是,Suno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其官方坚持的是,产品核心用户群依然还是没有任何音乐制作经验的普通人。用户仅提供歌词,Suno V3能生成符合多种曲风、流派的歌曲,甚至可定制AI歌手的音色。

  作为在行业深耕近三十年的音乐人,杨樾也兴奋了,AI真的可以替代人做音乐了,“如果告诉我这是美国某个新乐队的作品,我也觉得它好过2023年美国上市的99%的重金属新专辑。”

  即便是付费版本,Suno V3也只要8美元一个月,低于市面上绝大多数AI生成工具。在杨樾看来,这也不过是一份盒饭钱,就可以生成500首歌曲。

  但这始终难以抚平杨樾内心深处的难过,因为那一瞬间,他脑子里也浮现出了很多熟悉的老音乐人,“瞬间感觉他们完了”,音乐的创作与表达手艺可能要颠覆了,这个行业也要变天了,其划时代意义不次于巴赫写出十二平均律和电子合成器的诞生。

  百感交集,情绪百转千回、反复横跳之间,杨樾根本停不下来,接连一口气用Suno制作了好几首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

  在这些实验性探索的作品发布当日,钛媒体APP找到了这位AI音乐先锋创作者,与其开展了一场关于AI与音乐产业的深度探讨。

  杨樾:Suno V3版本发布之后,当时AI圈的朋友给我发来讨论。因为Suno V2我是用过的,我试的第一首歌,我就惊呆了,我那首重金属的歌,就是我测试的第一首歌,我一看,已经极其成熟了。我没有用它的自动生成的部分,我是用GPT先写了歌词,然后贴上去,然后再确定风格。

  对很多人来讲,生成一首歌很容易,只需要40秒钟,但是你还要配一个差不多适配的视频,这个门槛就太高了,因为我画视频已经画了一年多了,这一块比较难。

  杨樾:我在音乐行业里边已经29年了,我做过DJ,音乐的传播,上千场演唱会太欣新材料科技,有名的歌星的经纪人,唱片的监制。我对这个行业太了解了,当时,在那一瞬间,我突然第一次感觉到,一部分音乐人真的是要丢掉工作了。还有一些在吃老本的老音乐人也是,以后没有老本可吃了。

  但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人都会被替代的。一些学习能力很强,而且依然有着强大的创造力的那些音乐家,不会被替代掉的。如果他们够聪明,他们会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提升自己创作的利器,所以,我一方面觉得有点悲哀,另一方面又觉得还挺兴奋,百感交集。

  杨樾:我们谈论AI的每一个产品,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我每一次讲一个AI的产品或者一个我自己的作品,我都说这是截至今天,用这个工具能做到的极限。Suno也一样,V3只是第一步,后边肯定也会去升级,它能生成的这些作品会替代掉很多,用行业里的话叫做“干行活的人”,干那种“水活”的人。

  他们能很快速地生产非常流水线的,非常工业化的音乐,也不需要非常好的创意,但是也有人找他们约歌或者写歌,或者,一些所谓的创作型歌手,或者网络型的歌手,本身的水平就到那,再也上不去了。这些人很可能就被替代掉了。

  比如说,是中国最大的音乐平台,它每周都有大量的中文原创新歌上线,在它的排行榜上,我觉得 AI生成的音乐作品质量,已经超过了他们每周发布和更新的90%的音乐的质量。

  而且,像腾讯音乐这样的科技大厂,还有必要以后要花钱去买那些破歌的版权吗?只要弄一个团队,一天500首1000首,去生成就好了。免费的曲库来了以后,它可能都不需要去找国际大唱片公司,一年花几千万美金去买版权了。AI生成已经足够大的一个曲库了,想要什么风格的,甚至可以更精细化地分类了,对吧?

  杨樾:我天!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包括你们做科技媒体也是这样,其实都是1%的人或者企业在创造99%的价值。所以,实际上,前30%的歌可能只是1%的音乐人做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它至少替代掉90%的这种就是没有那么厉害的,但是也苦哈哈一直在做的这些的音乐人。

  当然,我们也不是都要这么悲观地去看这个事情。我这几天跟很多的资深的音乐家、音乐人、唱片公司老板、制作人都在交流,他们听到我做的这个歌也都惊讶了。因为之前,他们都觉得音乐还暂时不会被AI替代,但是到Suno V3出来之后,有的人是觉得危机感,有的人是觉得挺兴奋,发现了新的宝藏了。

  也许,后70%的音乐人当中,可能有个20%-30%的人,学会了善用AI的,让AI帮自己提高的创造力。所以,我更愿意想象它对音乐产业是有推动的,不是让那些人就完全下岗。AI可以让原来可能只能做个60分音乐的人,能做到75分了,这不是挺好的。

  钛媒体APP:有些人看到Suno V3发布后,说音乐行业的“ChatGPT时刻”要来了,您怎么看?

  杨樾:我完全同意。这就是音乐行业的一个GPT的时刻。其实V2版本出来的时候,做出来的东西挺差的,你试一次就不会再用了,到今天,你只要试一次你就完全着迷。

  这是一个巨大的跨度,是真正达到了可以民用或者通用型的水平。两年前GPT出来的时候,叫通用大模型,它是真正让AI可以民用了。而Suno V3,就是音乐生成第一次真正的民用时刻,就是GPT时刻。

  钛媒体APP:不过,除了生成质量之外,“GPT时刻来临”可能还有几个条件。比如说,ChatGPT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比较多,但是音乐创作,怎么去普及?

  杨樾:应用场景其实巨大。我与音乐学院的一个知名教授交流,他之前是相对暂时不太看好AI的音乐生成。我跟他说,音乐的使用本身,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不是都是像您这样的大音乐家,去埋头创作一个大作品。比如说,我们要给自己的画了一个AI的视频,要去配乐太欣新材料科技,我也请不起你,我用AI做一首歌不好吗?

  现在我们有大量的短视频的创作者,想要什么音乐,不用考虑版权的问题了,自己来一首。电视剧里的插曲,以前都要花钱去买版权、租版权的,不是每个剧组都这么有钱。商场以前放的音乐都是要给音著协按年去交费的,好贵的,自己做个曲库算了。还有广告歌这种更商用的场景。

  杨樾:生成的质量不行,风格比较差。人声的模拟,编曲,乐器演奏,还能明显地听出人工合成的痕迹。到V3已经很难听出来了。

  杨樾:讨论很多。愿意跟我讨论的人,肯定是积极的乐观的,正向地看这件事情。都是一些很有分量的人,包括宋柯这些大的唱片公司的老板,聊Suno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帮助。

  如果一个AI工具有100个缺点,但只有1个优点,我们应该去想的是,这一个优点能帮到我们什么,而不是这99个缺点会妨碍我们什么。

  一些歌手来问我,如果我们使用AI去辅助自己的创作,应该怎么做?我说,当我想写一首歌,但是完全没头绪的时候,可以用这个东西,按不同的风格跑几个版出来,就大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可以拿它来替你做demo。以前做个demo很麻烦。

  杨樾:我估计可能是受到算力的限制,它只允许生成两分钟以内的作品。它不是一个完善的作品。我觉得能到三分钟就大不一样,因为两分钟确实太短了。因为短视频的影响,现在全球的音乐整体是越来越短的趋势,再短也要两分多钟。一分多钟的,它确实不是个歌。

  再一个,它的个人定制提供给用户的选项还太少。它现在只允许你把歌词贴进去,要首先输入一个风格,我觉得,最起码它下一步应该允许我们写出节奏。因为节奏是音乐当中排第一的,如果能够让我们自定义节奏的话,作品符合我们需求的可能性就会倍增。还有,可以允许用户填写歌手或者是歌名进去,让它以此为参照做出类似的作品。

  钛媒体APP:您刚刚说,还有一部分影响到的是“吃老本”那群人,但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歌手,可能创作巅峰期就很短,创作力终其一生都在线的这种情况,现实里很少见。

  杨樾:是这样。音乐家的创作,一般来说,在起步的时候会有一两张专辑特别好,才能被我们所知道。这一两张那么好的专辑是怎么来的?是他积累了前20年、30年的生命创作出来的。那么,当他红了之后,他出下一张专辑,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一年,最多两年。

  而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如果前面的专辑火了,他其实就没有生活了。他在疲于奔命地去演出挣钱,都在路上,在间隙里边写点歌,人间的烟火已经看不到了,他已经没有权利失恋了,他已经没有权利泡妞了,他已经没有权利去大排档跟自己的兄弟喝到烂醉了,他所有的一个正常人的生活都没有了,他怎么往下写呢?

  牛逼的音乐家是要让自己突破这个完全靠时间积累的生命去创作,但是很多人跨不过去。能跨过去的,那我们觉得一直都很厉害的,像李宗盛这种人,这种人太少了。

  纯唱歌的无所谓,一代一代的年轻的音乐家给他写就好了。纯写歌的人,不需要去走穴,还有生活。最难的就是创作型的红歌星,我都觉得他没有时间创作。但是,AI可以帮他们了,他只要有一个灵感,GPT去替他写歌词,写出来不是说马上就能用,你毕竟是个创作人,AI写的你可以改,改总比你自己憋要容易太多了。调一调韵脚,个别的情绪不对的,换一换词,就可以了。

  钛媒体APP:您认为这种AI生产的作品,能生成出我们都认可的伟大的作品吗?

  杨樾:所有的AI迭代是怎么来的?一个产品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的时候,吸引了足够多的人来用,它进化越快。每一个使用者,都在训练Suno,所以,这一轮V3爆了之后,我相信它迭代的速度会大幅加快。

  而且它现在好便宜,免费版的,每天都至少能写5首歌,收费版也很便宜,一个月8美金,可以写500首歌。我觉得它目的就很明显了,就希望大家都来用。全球那么多的AI产品,比8美金更便宜的几乎没有了。

  8美金太便宜了,对吧?一个盒饭钱,就能写500首歌,很多人肯定是拼了命地在上面写。训练得越多,每个人都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标注各种各样的风格,可以很乐观地看到它一定会进化得很快。

  钛媒体APP:可是相对于其他娱乐品类来说,现在我们总感觉,音乐变得越来越小众了,感觉到这个行业离大众好像没有以前那么亲近了,这是为什么?音乐行业现在到底在面临些什么?

  杨樾:音乐变小众了,最主要是发生在中国。国外没这样。因为音乐从来不是中国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是一个没有那么热爱音乐的民族,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强。

  为什么有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高速的发展的辉煌的时期,大家都觉得好像在那个时间整天都在听歌,是因为那时候没别的可玩的,只能听歌,那是特定年代当中,我们能够获得的最高级最大众化的娱乐方式。电影院线都没,引进大片也没有,上网的打游戏是一种,然后是听音乐,是那个时候最主流的娱乐方式。

  今天都不听了,比听音乐好玩的事儿太多了,手机不好玩吗?刷微信刷抖音。实际上,音乐的受众是被社交媒体、被短视频分流了。

  所以它面临的困境是一直被蚕食。因为其他行业发展太快了。新的可玩的东西不断冒出来,每一个来了都理论上都在抢音乐的受众。

  钛媒体APP:所以,音乐行业是诞生不了ChatGPT这样的产品,是吗?因为ChatGPT最开始被广泛使用,是以文字交互为主的,文字是记录和表达的强势主流,但音乐,好像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杨樾:我觉得,ChatGPT时刻,它只是打一个比方形容Suno V3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里程碑式的,但是要达到像ChatGPT那种,不可能。因为GPT能做的事太多了,不同需求的人都能用它去做事。Suno毕竟是一个垂类,它不是通用。而这个垂类的受众本身就已经垂直了。它对音乐产业本身到了里程碑的地步。我觉得这个比喻特别好,它能让大家更重视。

  杨樾:我就一直跟着工具的升级走着看,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未来不是真正的未来,而是AI能够想象到哪儿就是哪儿。我们的未来交给少数精英,交给 AI,我们普通人的设想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了。我已经认输了。

  杨樾:我用纯AI生产内容在2012年的,那种最初级的TTS,人工智能语音就做过一期节目,而且拿了一个大奖。那个时候的人工语音合成是很差的。2012年,我就在盼望着机器能够替人说话了,而今天这已经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了。

  杨樾:比如说,当时我有6个主持人在生产节目,每个人一周就生产一期节目,产能是很低的。我不是不可以找更多主持人,但是,我找更多的符合我要求的主持人很难。所以,我想我当时想象的是,我来生成生产文本是容易的,但是我如果能用人工智能去虚拟出多个主持人来,那么我不就等于可以有无限的主持人和无限的节目了吗?我那个时候逻辑是这样,实际上今天大家也就已经是这么干的了。

  杨樾:我其实从事互联网的工作也挺长的了,中国最早的音乐网站就是我做的,虽然那时候我是一个电台DJ,在我们家里都没上网的时候,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的时候。一直是主线当中从来没有脱离过互联网和科技。

  我其实一直推崇小而精的公司,更多地使用科技软件应用替代人去工作的观念。我一直倡导大家去开“1人公司”,把公司的规模降下来。每当有这种工具可以既提高效率,又能够减少人力使用的新科技爆发点的时候,我都无比兴奋。

  我自己创业已经12年了,我的公司一直就只有我一个人,我还做了那么多事情,我一个人干了至少100个人的活。除了不得不外包的部分。

  杨樾:比如说,以前做APP的时候要写代码的那些,我就直接找码农去写,但是比如说做交互,还有 UI设计,都是我自己做。后来,我做自媒体也是一个人。做电商也一个人,客服还是需要去外包来做的。

  但是,核心的东西,比如说,做 AI的视频,从去年开始,我已经把它商业化了,我的好多的视频都是有买家的,是人家来下单找我做的。

  以前是可能10个人左右的团队来做一首歌的MV,要花很多钱,但是现在我一个人,15天到20天,就给他们做出来了,客户支付的费用也比传统拍MV便宜好多。对我个人来讲,收入也还可以,也不需要养很大的团队。

  杨樾:因为我首先在体制内工作了10年,在特别大的外企工作了好长时间,然后我自己创业的第一个公司,最多的时候有600个员工。

  到最后,我想明白一个事情,我认为人类对于组织管理是有极限的,我不认为一个企业无限地在人力上扩张,它的业务就会无限扩张。

  好多假商学院都在讲,如何突破组织管理的瓶颈,我认为,这个瓶颈绝对不会被突破。企业规模一定有一个临界点,当过了临界点的时候,这个企业就会往下走。

  你要快,你可能就要大,拿别人的融资,扩充团队的规模,迅速把营业额拉上去,去上市,挣资本的钱。但不是我不想要。我一直做小而精,小而美,控制人员的规模、成本,让它很健康。

  所有的能够活百年以上的企业,组织上也要分解,各管一块,我不认为我们每个人很厉害。比如通用汽车、波音公司,可能员工也有几十万很厉害了,但这种企业太少了。他的老板我们也学不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我觉得一个人能够管到几百人已经是极限了。超过这个数字,这个企业就会失控,成本也要失控,内部的组织也会失控。

  钛媒体APP:这两年以来,您用了AI之后,公司的实际收入、利润有提升吗?

  杨樾:其实是收入的来源拓宽了,以前我一个人做不了的事,挣不到的钱,现在可以挣到了。以前,我一个人拍不了一个MV,接不了一个广告片的制作,我现在可以接了。

  要这么算,其实不好算,是因为这两年经济状况,其他的业务有些收缩,只能说最后收入接近持平,已经跑赢大盘了。如果没有AI的话,我的收入是会下降。

  钛媒体APP:MV发布之后,在这些平台数据表现也还不错,平台有给你分账了吗?或者广告分成了吗?

  杨樾:有点,没有那么大,也就是挣几块钱太欣新材料科技。慢慢来,不重要,现在不是拿它挣钱的,还是得靠B端的一些服务。

  MV发布之后,好多唱片公司冒出来,要找我来合作,这不就是开源了吗?当然大家也信任我,我确实在这个行业太久了,大家知道,我是懂音乐的人,又来做AI,是信得过的。

  钛媒体APP:您刚才也提到,AI是不是可以生成一些与我们已有的作品类似的作品,它会不会面临一些比如说法律监管或道德伦理上的问题?

  杨樾:我觉得会有,而且现在也有一些类似的诉讼,但是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它有可能长期存在,会长期博弈,不会特别快会有明确出一个结果来。我用AI发布的作品,YouTube也给我确权了,腾讯也给我确权了。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