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修订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制度,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
寿险“开门红”行至十字路口,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首爆日”哑火;
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实际增长5.1%;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修订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制度,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
1月23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我国国有大型商业保险公司资金运行情况来看,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仍有一定的空间。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包括更多保险公司在内的中长期投资的资金的参与,以减少短期的波动,增强长期发展的韧性。下一步财政部会进一步按照这次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制度进行修订。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作出详细解读,吴清表示将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肖远企表示,将落地第二批1000亿规模的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其中春节前批复500亿元投资股市。同时,《实施方案》提到,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允许商业保险资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保险资管同等政策待遇。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截至1月22日,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已有818款万能险产品发布了2024年12月份的结算利率。整体来看,其中有460款产品结算利率在3%及以上,占比达56%;同时,有358款产品结算利率不及3%。具体来看,2024年12月份,上述818款万能险产品当中,结算利率最高的为3.5%,共有29款产品达到该结算利率。
1月24日,中国太平发布公告称,委任李可东为副董事长、总经理及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其任职资格尚需监管机构核准。公开信息显示,李可东,1967年生,工程师出身,曾任中国民航总局办公厅局长办公室主任。之后李可东跨界到保险业,在中国信保任职多年;2019年,李可东调任中国太平,先后担任太平科技董事长、中国太平副总经理等职务。
1月21日,中国太保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通过张远瀚离任中国太保财务负责人的草案。目前,张远瀚仍任中国太保总精算师。2024年10月,中国太保聘任苏罡为公司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张远瀚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财务负责人。公开信息显示,张远瀚,1967年生,曾任大都会人寿总精算师、副总裁,生命人寿总精太欣新材料科技算师,光大永明人寿总精算师等。
1月24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预计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司2024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23.68亿元到1126.05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511.84亿元到614.21亿元,同比增长约100%到120%。
1月24日,中国人保发布公告, 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98.53亿元到444.0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70.80亿元到216.34亿元,同比增长75%到95%。
1月20日,新华保险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9.58亿元-257亿元,同比增长175%-195%。业绩预增原因为:受2024年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回暖上涨,使得2024年度投资收益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叠加保险业务结构优化和规模增长。
1月22日,中国太保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22亿元-463亿元,同比增长55%-70%。业绩预增原因为:受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资本市场总体表现向上波动,年度投资收益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叠加保险业务价值基础持续夯实,推动净利润较大幅度增长。
近日,据太平集团官微共享太平消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2025年工作会议1月17日在上海召开。截至2024年底,集团总资产达到1.6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2%,营业收入1707亿元,同比增长26.8%,管理资产2.4万亿元,同比增长7.0%,总保费收入2516亿元,同比增长3.1%,太平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785亿元,同比增长5.7%,太平财险保险保费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4.0%,太平养老年金新增缴费840亿元,同比增长38.9%。
1月21日,招商仁和人寿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介绍,招商仁和人寿2024年实现净利润1.34亿元,实现新准则口径净利润4.43亿元;净资产升至83亿元,较年初增长139%。全年新单业务同比降低26.2%,新业务价值率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实现投资收益较2023年增长36%。招商仁和人寿2025年将全力打造央企及员工家庭首选的风险管理、健康管理和财富管理数智生态平台。
1月20日,中国信保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信保2024年保额超10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支付赔款超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服务支持客户超22.7万家,同比增长12.4%。
1月21日,中国人保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介绍,中国人保2024年实现保费收入超6900亿元。中国人保2025年将深化公司治理、集团战略管控机制、赋能基层发展机制、客户资源共享机制、数字化、干部人事制度六大改革,进一步纵深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夯实集团高质量发展基础。
1月20日,国寿资产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介绍,截至2024年底,国寿资产合并管理资产总规模近6.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合并管理第三方业务规模超9200亿元,较年初增长28%;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近3.8万亿元。国寿资产2025年将围绕强化投资收益能力、推进三方业务发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升风险防控效力等方面开展重点工作。
近日,国寿寿险发布理赔服务报告显示,国寿寿险2024年赔付金额603.9亿元;赔付件数2488.5万件,同比增长超12%;整体赔付时效0.34天,同比增超10%;获赔率99.7%;为7.7万件保单豁免保费超9亿元。
1月24日太欣新材料科技,杭州银行发布公告,新华保险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所持的杭州银行3.30亿股股份,占截至1月23日杭州银行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5.45%。本次交易的每股价格为13.095元,股份转让价款为43.17亿元。新华保险表示,公司率先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的要求,入股杭州银行,以实际行动体现国有企业担当。公司看好中国银行业以及杭州银行的长期发展前景。投资杭州银行,新华保险可以通过配置红利资产优化资产配置,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底仓资产,促进银保业务协同,增强公司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1月23日,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行政许可信息,中韩人寿获批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发行规模不超过14亿元。
香港联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1月16日,长城人寿增持秦港股份H股136.1万股,平均每股作价2.0206港元,涉及资金275万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1.99亿股,持股比例由23.94%升至24.10%。
1月16日,中邮保险与中东主权投资机构签约上海博华广场不动产专项基金投资协议。这是继北京玖安广场、西安启迪太欣新材料科技中心之后,中邮保险在商业办公投资领域投资的第三个项目。博华广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商圈,是一家单一产权且具备稳定现金流的商办物业。
近日,天眼查显示,海港人寿成为金堂金恒广商业管理公司全资股东,原股东恒大人寿退出。金堂金恒广商业管理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注册资本约2.2亿元,经营范围为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企业管理咨询、酒店管理。
近日,天眼查显示,安阳万达广场新增坤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为全资股东,原全资股东万达商管退出股东序列。股权穿透显示,坤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由新华保险、中金资本分别持股99.99%、0.01%,为两家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此前该基金已接手万达旗下烟台芝罘万达广场、北京万达广场实业、南京万达茂等12家万达广场。
1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显示,杨国瑞出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金融监管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公开资料显示,杨国瑞,1972年生,曾任国家广电太欣新材料科技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1月21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保险资金依法依规扩大股权投资比例,加快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支持“保险+期货”有序扩大覆盖面;加快夯实第三支柱体系。引导养老金、保险资金等管理机构对委托管理的投资机构进行长周期考核。
寿险“开门红”行至十字路口,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首爆日”哑火;
1月22日,公开报道显示,“开门红”首爆日当天,头部三家险企中国人寿太欣新材料科技、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的个险期缴保费均为负增长。有代理人表示,2024年其实已经做了三波“开门红”,“年初是2024年真正的‘开门红’,后续因寿险利率调整,又经历了传统寿险和分红险的‘炒停’。”国信证券非银分析师孔祥认为,短期“炒停售”带动行业实现保费收入的脉冲式增长,但客户保险需求的不断挖掘或透支了部分2025年“开门红”期间的保费增量,为“开门红”带来一定挑战。
1月21日,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不断增加销售品种。
1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公布2024年四川省保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2811.27亿元,同比增长6.1%,保费规模位列全国第六;提供风险保障1169.45万亿元,同比增长6.69%;赔付支出共计1187.73亿元,同比增长17.99%。
大河财立方消息,截至2024年12月末,河南省保险业总资产达到7662.43亿元,同比增长7.91%。2024年河南省保费收入达到2702.06亿元,同比增长3.02%,规模位居全国第8,中部地区之首。赔付支出为1238.61亿元,同比增长17.38%,为社会提供了270.87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同比增长7.43%。
1月22日,国际品牌价值评估咨询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5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共有7家中国保险公司上榜。其中,中国平安位列第35名、中国人寿位列第109名、中国人保位列第150名、中国太保位列第126名、友邦保险位列第179名、保诚香港位列第233名、国泰人寿位列第487名。
截至2025年1月21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合计已达960款,与历史数据相比,新增的234款产品主要集中在基金、保险类。其中,国寿、太保、人保、太平养老、国民养老均有5款以上产品在售。值得关注的是,与2024数据相比,2025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占比由21%降至14%,降超3成。据了解,为促进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2024年底各方研究对策尽量降低门槛、提高便利性。据2024年12月了解到的信息,该类产品的“双录”已取消,部分公司内部发了公告。
1月20日消息,在当地涉及分红业务的新造(新投保)保单保费创下新高之际,中国香港特区保监局正酝酿一系列监管新政策,涉及投保“售后服务”等内容。按照该局相关人士近日透露的最新政策趋势,为加强对分红保单的销售监管,该局建议引入多项新安排,包括为销售保单利益说明文件的“演示利率”(当地俗称预计收益)引入上限、设立一站式平台展示保单分红实现率,以及检讨中介人佣金的薪酬架构。
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实际增长5.1%;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31个省份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按收入来源分,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3327元,增长5.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5%;人均经营净收入6908元,增长5.6%,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435元,增长2.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3%;人均转移净收入7644元,增长5.3%,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5%。
1月20日消息,进入1月中下旬,全国多个省份密集进入“地方两会”时间。截至1月19日,已有上海、北京、江苏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地方两会,并公布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梳理发现,多数地方预期目标为5%或5.5%左右,海南、内蒙古、湖北、重庆预期目标分别定在6%以上或6%左右,显示出对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太欣新材料科技。
1月21日,人社部在202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截至2024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已达到2.3万亿元,较2023年底的1.86万亿元增长明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